<tr id="rafsn"></tr>

  • <code id="rafsn"><nobr id="rafsn"><track id="rafsn"></track></nobr></code>
      <th id="rafsn"><address id="rafsn"><span id="rafsn"></span></address></th>
        <big id="rafsn"></big> <code id="rafsn"><small id="rafsn"><track id="rafsn"></track></small></code><strike id="rafsn"><video id="rafsn"></video></strike>
      1. <big id="rafsn"></big>
        中新網福建新聞正文

        廈門同安祥和街道:黨建引領 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

          從“要我做”變“我要做”,“軟管理”變“硬隊伍”,“無亮點”變“響品牌”……在廈門同安祥和街道,實實在在的變化正在發生。

        祥和街道俯瞰(夏海濱 攝)
        祥和街道俯瞰(夏海濱 攝)
        祥和街道(夏海濱攝)
        祥和街道(夏海濱攝)

          去年5月18日祥和街道掛牌成立開始,全體黨員干部下沉一線,在“同心共筑和美城”的黨建目標引領下,兩違整治等多項指標從全區倒數變全區前列,傳遞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堅定決心。

          黨建引領

          創新基層治理模式

          走進祥和街道卿樸村,房屋嶄新、村道整潔、鄉風文明、生態宜居、產業興旺,一幅幅融合發展的好“豐”景徐徐鋪開。村里原本7米寬的主路拓寬到10米,全線完成“白改黑”工程,更是讓村民們贊不絕口。

          過去,由于歷史原因及行政區劃調整,大小村居工作經驗不足,始終無法形成合力。為此,祥和街道“和美城”黨建品牌及各村居“和”系列品牌文化應運而生,涵蓋“祥和勢”“祥和辦”“祥和看”三大板塊,成了黨員干部的工作風向標。

          在市、區、街道帶領下,卿樸村結合自身黨建文化,為基層治理賦能,讓鄉村變得更有活力——由黨員干部帶頭,發動村小組長、村民代表、鄉賢等200多人當“鄰長”,在推動文明創建、移風易俗等工作中功不可沒,讓文明新風吹進了大街小巷。

          村民呂國音是卿樸村第一批“鄰長”。他與鄰居們一起努力,在村里、街道里又受到干部們的鼓舞,相互的感染力讓他干勁滿滿,也感覺日子越來越有盼頭。

          昔日的“城中村”,蝶變成黨建品牌“祥和看”的“城中景”。如今的陽翟社區,是一幅美麗宜居的生動圖景。

          這種良性改變,還要從陽翟社區“夜話民生”說起。去年6月起,陽翟社區村干部常邀請村民代表飯后一起說問題、提建議、談民生、話發展。一張桌子、幾把椅子,一聊就是一晚上,聊出了停車場建設方案,聊出了泥山環村南路改造計劃。陽翟社區黨委書記、居委會主任陳水眾說,這也是一個做表率的好場合,讓“關鍵少數”帶動“絕大多數”。

          如今,各村居“因民制宜”擦亮特色黨建品牌,創新基層治理模式。在西湖社區,一名黨員認領三戶居民,推行“一帶三”責任制,管好周邊鄰里大小事;在祥暉社區,以黨支部為核心,形成黨員志愿者包小區樓棟、商家志愿戶包商圈街巷、各級志愿共建單位包網格的治理模式。同時,打造祥文社區“幸福175”七彩黨建品牌、祥暉社區“紅色港灣”黨建品牌……祥和街道強化黨建引領,不斷夯實基層治理、釋放基層活力,鍛造出一支更誠心、更貼心、更細心的黨員干部隊伍,成為街道不斷蛻變的源動力。

          祥和街道黨工委書記林志城表示,街道要持續堅持“組織有活力、黨員起作用、群眾得實惠”黨建生命線,要跟群眾坐在一起傾聽他們的需求,民生建設才能更接地氣,老百姓的幸福感、獲得感才會更強。

          破解難題

          鋪就百姓幸福之路

          祥和街道成立以來,面對半年內攻克轄區內28個征拆項目、15條“斷頭路”的艱巨任務,即使項目多半是擱置十幾年的歷史遺留問題,祥和街道始終推動高質量發展,努力想出思路“破題”、找出辦法“破冰”、拿出措施“破局”。

          眼下,卿樸村的卿樸路正馬不停蹄建設路面,努力連起濱海西大道和同集北路兩條主干道,堵了十余年的“斷頭路”終于要通了。

          村干部的“路”走好了,才換來群眾的路好走了。卿樸村最后一戶征拆重點戶呂先生的大門,迎接過村干部10余次來訪。村干部把呂先生的疑慮列為清單,形成專項方案,終于在去年11月底打動了他。

          大力開拓荒地、合理改造閑地,各村居踴躍開啟“微更新”,一步步實現“社區所需、群眾所盼”。西洪塘社區村干部張嫻嫻帶著城管隊員,最先拆除的是自家鐵皮廠房;退休社區干部張耀評接到通知,就主動拆除違建……如此一來,帶動村民積極配合拆違,環境一天一個樣。

          祥和街道以黨建引領為主線,成立重點項目專項工作組,主要領導“掛帥”,包村(居)領導具體負責,各級黨員干部帶頭引導,一線指揮、一線決策、一線解難;同時,定期召開征遷調度會,始終把打通“斷頭路”等道路建設工作作為重點民生工程來抓,不斷突破歷史遺留征遷節點,打出了黨建品牌“祥和勢”的大好局面。

          接下來,祥和街道將保質保量完成重點項目分月任務和兩大片區收儲任務,全力保障西湖、陽翟站點TOD綜合建設項目征拆工作,加速打通泥山路、西湖路等6條急需施工道路,以征遷項目提速彰顯發展潛力提質。

          助力發展

          營商環境更加溫馨

          “有了街道的大力支持,我們留在同安發展的底氣更足了!比屎瓦\動公司相關負責人說,他們能夠安心搞發展,離不開祥和街道的細致服務。最近,由祥和街道牽線搭橋,為他們找到合適廠房,為貨物和設備尋得安置之地、為企業和員工謀得發展家園。

          有的企業租不到場地,有的企業卻閑置大片廠房,怎么消除供需信息差?面對這道難題,祥和街道以“祥和辦”的黨建內涵塑造暖心的服務,拿出“保姆式+專家化”的企業服務模式服務企業。

          經濟建設硬實力,離不開行政管理軟實力。祥和街道主動與轄區企業快速拉近距離,走出了“祥和辦”的特色貼心服務之路,工作人員每周至少拜訪2家企業。祥和街道企業分管領導洪集僑介紹,祥和街道商會成立以來,成為企業訴求收集的“偵查員”、對話責任部門的“聯絡員”、惠民政策的“宣傳員”、政務服務的“監督員”、出謀劃策的“參謀員”,同時,建立起“金牌和小二”一站式服務,逐步形成“班子成員聯點—街道專員定點幫扶—社區跟蹤服務”的聯動惠企工作模式。

          牽住經濟建設“牛鼻子”,不斷釋放“磁吸力”,祥和街道的成績單亮點滿滿——達成每月各項經濟指標穩居全區前列、招商引資數額全區最高。今后,祥和街道將進一步打通服務企業“最后一公里”,著力優化片區產業規劃,持續優化營商環境,確保經濟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。(記者 文潔 鄒玒)